功以才成,業由才廣。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,大江鎮緊緊圍繞解決鄉村人才“引不進”“留不住”“用不好”的問題,依托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全力做好多元化引才、全方位育才、多渠道留才“全篇文章”,致力打造人才集聚“強磁場”,有效激活鄉村全面振興的“發展密碼”。
以黨建帶站建
人才儲備有質量
近年來,大江鎮黨委始終把人才工作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智力保障,為統籌做好大江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工作,成立以鎮委書記為組長的鄉村振興人才驛站領導小組,建立健全人才政務服務機制,出臺人才驛站實施方案、培訓制度、進站條件等文件。結合“書記項目”“頭雁工程”等黨建中心工作,以黨建帶站建不斷提升大江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品牌形象。
在此基礎上,依托鎮級黨群服務中心優化提升,高標準打造出總面積約200平方米的大江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,設有專家室、辦公室、洽談室、培訓室、大江鎮特色農產品展銷中心等,可為駐站人才提供培訓、洽談、休憩、展覽展示等服務。通過深化“黨建+人才”服務模式,輻射放大“培養一批能人、搞活一批產業、帶動一方百姓”的人才效應,積蓄鄉村振興強勁動能。
為解決好鄉村人才短缺的瓶頸問題,大江鎮充分發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陣地作用,采取建庫管理、集中輪訓、雙向培養等措施,致力打造聚智引才新高地,注重人才引進和人才培訓工作,建立人才驛站人才信息庫。同時組織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、科技特派員、“三支一扶”人員、高校畢業生志愿者等29名人員加入人才驛站。
該鎮利用黨建引領“多網合一”網格隊伍進網入格,把全鎮45周歲以下的優秀村干部、復員退伍軍人、致富帶頭人、返鄉創業人員等作為“納才”對象,進行摸底調研,建立了擁有84名人才的鄉土人才信息庫,動態掌握人才培養情況,擇優培育了村級后備干部32名。主動聯絡和對接高層次人才或團隊,先后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、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等專業團隊建立合作關系,引進講師6名、定期開展大學生“三下鄉”服務,累計開展相關產業培訓20多場次、培育林下經濟產業專業本土人才100余人次,推動人才驛站培訓工作常態化,確保驛站管理有專人、驛站教學有師資、活動開展有保障。
用好專家智囊團
鄉土工匠助振興
“通過大豆改良中心的教授示范帶動和指導,大豆種植質量和效益有了大幅提升,畝產從原來的300多斤上升到450多斤?!贝蠼偞蠖瓜踩说氖粘勺尪罐r喜笑顏開。
作為大江“人才鏈”與“產業鏈”耦合碰撞的產物,大江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以“產才直連”為出發點和落腳點,結合該鎮大豆重點產業和發展堵點,精準開展人才引進與產業項目對接活動。
與此同時,通過與華南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廣東分中心簽訂合作協議,精準匹配對應的專家團隊開展“科技下鄉”,助力春耕備耕,對癥下藥制定大豆種植方案,贈送優質種子并給予技術指導,推動建成了廣東省大豆產業技術示范基地,有效打通本地大豆品種退化、產量低,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,大豆產業鏈條發展緩慢的產業堵點,輻射帶動本地500多戶農戶種植大豆2000多畝,年產量達120噸,為本鎮的豆豉廠、腐竹廠提供優質原材料,進一步促進了大豆產業發展強勁勢頭,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。
壯大人才隊伍,既要引才,也要育才。為進一步完善本土人才培養機制、提高鄉土人才素質,人才驛站結合大江本土特色,通過加人力、投資金、送技術,積極開展以大豆、青梅、油茶等農業種植為主題的鄉土人才技術培訓和政策宣講,定期組織鄉賢人才開展實地調研、座談交流,積極引導鄉賢人才主動參與鄉村事務和家鄉建設。
據介紹,該鎮建立了梁英祥教育基金會,廣泛開展助學獎教獎學活動,2022年共獎勵優秀教師37人次、優秀學生100人次、扶助困難學生246人次,以此激勵更多大江籍青年學子立志成才。培養了一批“土專家”“田秀才”在鄉村振興中競相出彩,成立了大江鎮合河供銷社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和大江鎮祥合食品廠,推動大江鎮祥和慶花生油加工廠、大江鎮豉香源豆制品加工廠升級改造?!按蠼刽薄按蠼瘛薄按蠼筒琛钡忍厣放浦饾u成為大江綠色發展的新名片,其中,大江鎮豉香源豆制品加工廠于2022年被評為“云浮市巾幗創業示范基地”。
當前,一幅人才集聚與產業振興同頻共振的美麗畫卷正在大江徐徐展開。